(川藏隊的隊員 川藏隊拍攝)

〞狐狸&菁〞以無數次帶隊去高山經驗,隊員參加我們在高原地區的活動行程,最關心的就是上高原的身體反應,如何認識高山症和克服高山症,這裡分享一篇專家的講座,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。
但總結以下的分享和多年高山經驗,送給各位六字箴言〞多喝水多小便〞(國際登山教練名言),保持尿樣為白色,經歷不要吃止痛藥(它會掩飾高山症的真實病症),更不建議服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解方〞偉哥〞,如果你不是專業登山隊員更不容易掌控身體狀況,發生意外的機率會更大。


高山病的防治
主講人:李舒平 中國登山協會高山醫學專家

高山病是登山愛好者很感興趣的話題,去登山之前,我們要瞭解高山病的症狀,有哪些表現,遇到高山病應該怎樣救治,這對登山的順利和成功非常重要。

高山病不是一個精確的名字,從使用意義上講,大概分為二種:一、高山特有疾病,指在別的地方不會發生的,只有在高山上才能發生的病;如:高山反應、高山肺水腫。二、高山常見,易發生的疾病,如雪盲、凍傷,胃出血,這些病其他地方也有,但在高山更易發生。這些病統稱高山病,醫學稱高原病,高原病和高山病沒有區別,概念是一樣的。只不過因為我們是搞登山的,我們所處的位置高一些,比高原病海拔更高,問題更嚴重,叫高山病會更引起重視。

我們先討論一下高山特有的環境:

由於第一種高山病是在特殊條件下特殊環境下發生,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瞭解高山環境的特點。
一、 高山環境的基本特點:一個是地理方面的特點 :地質、地貌;
二、 第二個是氣候上的特點。在物理學上,氣壓的概念有兩種,一種是體積的概念,一種是品質的概念,實際它們是一致的,可以換算。

做這個表的時候,一般來講,書上基本上按千度算的。
我加了兩個高度,一個是拉薩高度(3680米),一個是珠穆拉瑪峰的高度,它們和登山的關係比較密切。這個表裏有幾個數位是典型的,一個資料上拉薩海拔高度情況,大氣壓和氧分壓降低了三分之一,相當於海平面的2/3,在海拔5308米地方,整個氣壓和密度基本上是海平面的1/2,到了六千米處,降得更低,到8000米處,整個的氣壓降低了2/3,基本上相當於海平面的1/3,所以8000米做為一個指標高度,氣壓在這裏的變化很大。
大氣壓,形象的講,每平方米地面平均有承受10噸的大氣壓力,聽起來非常大,但人體內外是平衡的,平常感覺不到大氣壓力。1個標準大氣壓是760毫米汞柱,相當於1013.25個毫巴,(毫巴是氣象學上的一個單位)。 標準大氣壓的標準計量是:在溫度為0度的時候,在南北緯45度的地方的海平面上的大氣壓。1個大氣壓泛指海平面的大氣壓。
標準大氣壓在計量上是一個很精確的數字。在標準大氣壓條件下,每一個人1平方釐米體表要承受1.033公斤空氣的壓力,總重量可達到是15-18噸。這個數字很嚇人。
隨著高度升高,氣壓逐漸減少,減少的曲線不是一條完全的直線,它除了受到海拔高度影響以外,還受到氣溫、日照、緯度、地形、溫度、風向這些關係的影響。整個地球的大氣層,2萬米以下的地方,空氣結構是基本穩定的,沒有什麼變化。氧氣的含量也就是20.9%。一般也可以講21%。從0海拔一直到1萬、2萬米高度,這個含量不變,空氣結構不變。
氣壓對登山的影響是不大的,雖然它對人體很有作用,比如象潛水病、航空病,因為氣壓急速變化的時候,體內壓力的變化和外界氣壓的變化不能很快達到一種平衡,才產生問題。登山不用考慮這些問題,因為登山是一個高度緩慢上升的過程,體內外壓力能夠慢慢的平衡。

大氣裏含氧量的增減和高山病的關係。
大氣的含氧量基本上穩定的,在我們所從事的登山活動這個高度海拔範圍之內,是一個穩定的值。
我先介紹介紹比較標準性質這個資料,一個是在拉薩,含氧量降低1/3,這個高度是發生生理障礙的發生限度。一個是5308米的時候,也就是氣壓降低1/2,或者說人所能享受到的氧氣已經到了海平面的一半,在這個限度上,從生理上測試結果來看,可以算作是人類長久居住生存的限度,在5300米以上,在這個高度以上沒有居民,在這個高度以上活動的人,也就是一些採礦的工人和登山的運動員,連遊牧民族在這以上也沒有居住點,最高人類居住點大約是5330多米,在南美的菠西維亞,它是一個礦區,礦區工人居住點為5400米左右,礦點在5700多米,但是他們無法在5700米居住,每天從5330米到5700米地方去工作,然後返回來休息。
到19200米的地方,氣壓是47毫米汞住,氧分壓是10個毫米汞柱。到這個高度上,沸點已經降到35度,人體最低氣溫是35度,35度以下人類生命就無法生存,這裏,人體內的體液已經處於沸騰狀態,當然誰也不可能去試上一試。
下個表:大氣中的氧分壓的變化,反應到人體生理上的變化。人體從空氣中吸入新鮮空氣,通過氣管到肺泡,進入動脈,然後進入紅血球,變成動脈內血氧飽和度。
對我們有重要影響的幾個高度,在4000米時,人的呼吸氣量大幅度增加,增加到20%~100%,氧氣已經明顯不夠用,必須使勁呼吸和喘氣。在6000米時,肺泡內氧分壓已經降到40毫米汞柱,國外認為6000米是一個坎,氧分壓降得很低,氧氣要從肺泡氣裏彌散進入動脈血,主要是靠肺泡內氧分壓和動脈血氧分壓的壓力差 ,這個高度壓力已差降到7個毫米汞柱,彌散有一定困難。
在平原地區,氧氣壓差一般是10個毫米汞柱,正常情況下無需用力呼吸。世居高原的人(4000-5000米範圍),肺泡內氧分壓和動脈血氧分壓是1個毫米汞柱,這可能是當地人對高山適應,壓差需要很小,他們也能爬的更高。一般平原人,要有10個才夠用。到6000米,誤差就更小,從理論角度上講,7000米是人的生理極限。在這個地方,人體肺泡裏氧分壓和動脈氧分壓基本上差不多,從理論上講,氧氣無法從肺泡裏進入血液送給人體的組織進行能量代謝的。
北京地區人的動脈血氧飽和度為95%;4000米,85%;6000米,66%,到珠峰頂峰,50%。
從我們以前觀察情況看,珠峰大本營(5200米),運動員的血氧飽和度都在85%,資料相似,考慮到我們的登山運動員體質較好,營養也好,資料基本是一致的。
人對缺氧的適應性,是一種先天素質。在5500米以下,就是血氧飽和度兩極分化,70%人都一樣,好的和差的不多。到6000米,很好的占40%,到7000米,很好到只占4%,能耐低壓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,大概4%~5%左右。這是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,我們登山,要知道自己的極限,不能不考慮自己的情況硬上。
下一張表,是血液迴圈圖,氧氣在毛細血管交換,毛細血管進口端動脈內氧分壓是40毫米汞柱,肺泡氧分壓要比40高,越高,氧氣就滲透交換得越充分,在靜脈端氧氣含量基本與外界含量一致。
所以登山時,低壓的影響不大,但低氧的影響很大。

低氧對大腦神經的影響:
大腦完全缺氧的情況下,一般三分鐘到五分鐘,缺氧對大腦造成的損害不可逆轉,傷就是傷,死就是死,沒救的。到8分鐘時,大腦細胞大量壞死。
嚴重缺氧,即不完全斷氧,如雪崩的情況人的周圍會有少量空氣殘留,這種情況30分鐘左右,損傷就是不可逆的。小腦的存活時間長一些,長5分鐘~6分鐘,延髓的存活還能延長十幾分鐘。
輕度缺氧:在7000-8000米,動脈血氧飽和度為?,意識不清,8000米時,為56%,意識模糊。
這些資料來自於人工實驗室,在減壓艙裏得到,機器測出來的,資料比較死,反應不出個體的差異。由於人體適應性能力存在差異,還由於減壓艙裏高度急性上升,在一個高度停留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,通常是減壓減到1000米的高度,然後做實驗測資料,過了半小時,繼續減壓到2000米~3000米,就這麼上到8000米高度。實驗室的極限缺氧,和登山不一樣,登山是一個很慢的逐步適應的過程。所以我們既要要尊重科學,但也要看實際。王富洲他們三個人60年5月24號登上珠峰,從8830-8848高差14米,路程40~50米,一共用4多個小時才爬上去,從頂峰回來,從8830-8800米,用了6個多小時,他們一點氧氣沒有,還能順利回來,也沒有什麼大問題。
曾經有一個登山者在低壓艙裏做實驗,上到9120米,停留30分鐘,肺泡裏氧分壓降到31毫米汞柱。比珠峰還高一點,他很清醒,又上到1萬米,肺泡裏氧分壓達到24個毫米汞柱。他還是清醒的,只是活動緩慢一點。
差的人在昆明1800多米就有高山的反應,大部分人在3000米有高山反應。

7000米以上曾經是高山死亡帶,擴大到8千米,從理論上講不適合人類生存,但不一定馬上會死,呆長了才會死。如果有人在珠峰峰頂,呆上一個周,肯定下不來。5800米是英國的生理學家和登山家Poul根據自己體會定出的,他的登山營地設在5720米,他認為在這裏生存能行。我們從生理測試的各個綜合因素的資料來看,覺得5500是個界限。由於他本人既是生理學的專家,又是登山的專家,國際上承認了這個資料,認為5800米是人類身體可以完全代償的一個限度,當然這是根據實踐經驗估算出來的。
3000米以上稱高原地帶,3000米以下算平原地帶,5800米以上為特高海拔,3000~5800米為高山地帶,5800米以上是人類長期生存極限。
6000米是高等植物生長極限,7000米是陸地動物的生長極限,7000米以上無陸地生物。

強烈太陽輻射的影響
太陽輻射影響我們健康的主要是紫外線
紫外線有長波,中波、短波,波長越短對人體損害越大。高原地區,一是由於海拔高,紫外線很強烈,海拔每升高100米高度,紫外線輻射增加1.3%左右,在增加的太陽輻射裏裏,短波紫外線的增加對我們的影響會更大。二是由於空氣稀,透明度高,對紫外線輻射阻擋小。 三是由於日照時間長。四是由於冰雪的反射率高(平均反射率70%,新降雪80%,亮冰90%以上)。在高山上,一見了雪,必須馬上戴太陽鏡。我們93年和臺灣隊員一起登珠穆朗瑪,其中一個隊員雖然是戶外專家,經常帶大家去登山,偏偏就是他自己得了雪盲,因為他是近視眼,用的是套的墨鏡片,只帶了一副,在山上摔了一跤就沒了。他還不承認是雪盲,只說是進了砂子,眼紅,風一吹,又是疼,又是流眼淚。其實這就是雪盲,雪盲的症狀之一就是像眼睛裏揉進了沙子。
所以大家要牢記住,見了雪必戴眼鏡。儘管雪盲沒有後遺症,但會影響本次登山。有經驗的登山者,都有備用眼鏡,以防萬一,寧可多帶一點,累一點,也不要因此上不了山,白來一趟。
補充一點,紫外線的強度,基本上是倍數比較。在武漢海拔23米,基本為平原。以之為一,????是13×1.59倍,非常利害,除了雪盲以外,還能引發口唇皰疹,日光性皮炎,對整個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適應狀態都有影響。

低溫的影響
在高原上,高度每升高100米,氣溫平均降低0.56度,而且高原地區,溫差很大。
人的體溫降到35度時,整個處於低溫狀態,所有生命器官,包括心、肺、肝等器官,???溫度降到25度時,不能進行新陳代謝,心臟停博。此時,呼吸還有一點。如果碰到這種情況,不要以為此人已經死了,功能雖然沒有了,但假如時間短,還是能救治的。

風的影響
一個是壓力(推力)的影響,表現在增加體力消耗,使登山者很累,體力消耗很大,花很大力氣克服風阻力。另一個方面和溫度有關係。我們一般說的溫度是不受緯度,不受風速的影響的計算出來的溫度變化,實際上風對溫度影響極大,可以是人的皮膚迅速散熱,表面的實際溫度極劇下降,我們所見的凍傷裏面有很大一部分,不是因為室外溫度低,而是因為風大。65年在珠訓練的時候,風很大,人就象放在低溫實驗室快速降溫,你能看著沒有保護的鼻子迅速發白,發青,發黑,非常快,就跟實驗室裏就把兔子腳放在液氮裏類似。登山凍傷防護上很重要的一點是避風,不能被直吹,要戴圍巾,帽子,手套等等防風。另外,遇到大風,要會躲避,藏到安全處,實在找不到,也要背對風。實際溫度等於實際的 氣溫加上係數乘上風速,和風的關係很密切。
風速最大級是12級,29米/秒以上就是12級(風的分級一共只有12級)。珠峰的頂峰風很大,在8100米大風能把人和帳篷吹走。珠峰地區一年平均風速是50米/秒,夏季15米/秒,冬季45米/秒,最大為105米/秒,春季20-30米/秒。


濕度的影響
濕度隨高度增高而減少,越往上走越乾燥,到4000米,相當於海平面濕度的17%,到了6000米相當於海平面5%,到了8000米是1%,非常乾燥,人會覺得很難受,。

雷暴的影響
新疆地區電離活動比較多,那裏的登山者身上的金屬物會閃閃發光(很好看),就是電離感應的作用,(如果真有雷暴,就不會是好看,而是好慘的事了)。在緯度較低的西藏,雷暴不常發生。
以上我介紹一下高山環境特點,作為對高山病的背景知識。

高山病主要病因是缺氧,其他原因較次。氧是人類生存和發育成長基本條件之一,所以高山缺氧勢必會造成人體各種功能障礙,加重結構的損害,從而產生各種疾病。
在缺氧條件下,人體以增加攝氧量和細胞的供氧量,同時以組織細胞提高利用氧的能力,來克服和減少缺氧帶來的傷害,也就是機體對缺氧產生了適應能力。缺氧的程度加重,超過體能限度,就會產生高山病。高山病的發病過程,也就是適應與不適應此消彼長的發展過程,也就是環境缺氧和人體抗缺氧能力之間,從不平衡到平衡,再進入新的不平衡,最後建立最脆弱的新平衡。只要缺氧程度不斷加重,最後一定會發生高山病。
缺氧對機體的影響,綜合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能量代謝。人體的能量的產生,是由各種營養物質轉為糖,進入迴圈,最終進入各種細胞、化為ATP,供給人體使用。糠代謝本身是有氧反應,所以在缺氧情況下,會造成ATP的缺乏,也就是細胞供氧的缺乏,會造成能量不足,細胞會病變,壞死。
大腦缺氧的早期,輕度情況下,人處於興奮狀態,我們經常可以登山時看到,有些平常比較靦腆的人到山上變得很大膽,話也敢說了,事也敢做了,原來很謙虛的人在山上可以變得很狂妄了,很會吹牛,在某種情況上,缺氧會導致心理變化,大腦皮層處於一種興奮狀態,人表現的張揚亢奮。然後,如果缺氧進一步加重,大腦皮層受到抑制,這時人比較鬱悶,很受壓制(聽眾大笑),沉默寡言的更嚴重,還有會幻聽,幻視。有個叫吳綜月的,75年為了完成任務,儘管他適應並不好,還是堅持到了8000米時,他出現了幻視,看到了喇嘛廟。另外人走路不太穩,自控能力比較低,在高山上,經常會登山運動員發生爭吵。還可能變得很固執,一意孤行。人到那份上,自己都不知自己怎麼回事了。比如,嚴庚華同志登珠峰,當時他的壓力很大,多少人勸他不要再登了,他都不聽。他就非要登。因為電視臺都準備好了,再要電視臺準備一次,那是很困難的。他以前沒到過那麼高的地方,適宜不良,高山反應可能是他犧牲的一個因素,
人在缺氧時,判斷能力不是很準確,會有意識朦朧,模糊,一直到暈厥。
缺氧對心臟也產生影響,心率每分鐘增加20-40次,本人就比較難受。如果心動過速持續2-3天,就應該下撤。缺氧會使心臟肥大,血壓變高,血細胞增加。血細胞增加的好處在於增加了運貨車輛,但運的東西少了。提高運動員的有氧運動耐力,可以增多血細胞,但同時血液稠度增加,血栓發生率變高。
這種效應是高度缺氧產生,也就是ZPO刺激產生的。在高原20克正常,登山運動員會達到27克。
缺氧會影響消化,胃蠕動變慢,人不想吃東西。 並且將影響微循環,由於氧和營養要經過微循環才能供身體各部分使用。如果微循環有問題,人體的能量供應會產生不足。
缺氧對內分泌的影響:
缺氧會影響泌尿系統,阻礙水和Na的排出。另外由於內分泌的影響是全身性的,所以缺氧的影響廣泛而彌散。

低溫也是凍傷,雪盲易發生的原因。
第一位滑墜,二雪崩,三高山病,因此我們對高山病給予足夠重視。
高山病使隊員提前出山,造成減員。它也是滑墜的原因,由於高山反應體力不支,走路不隱,意識不清,造成滑墜的間接結果。
慢性高山病和我們來講問題不太大,主要對長期在高山工作的人來說,、更重要一些,一般3-6個月停留高原才會發生慢性高山病,例如援藏,平原人長期在高原上生活,才有慢性高山病。我們登山一般最多長三個月,不至於發生這個問題,只講急性病,這些急性病經過治療,修養,基本能恢復,不會留下後遺症。
第一個就是急性高山反應,這是最常見的,這個表統計800多人,在前三天,有240多人有高山反應,然後漸漸恢復,隨著停留時間延長,完全活的很快樂的越來越少,大多數比較痛苦 。
一般來講,實際的急性高山反應在6-12小時發病,大部分十幾個小時後發病,最長的24小時後發病,但是6-12小時發生一般在三天以內恢復,最長的人14天以後才慢慢恢復。

主要表現:
輕度反應100%(包括藏族在內),5900米以上,大家都有,不分藏漢,一律平等。
較重的反應,如浮腫,全身無力,精神不佳,眼睛浮腫,顯然漢族多。隨著海拔高度增加,人數越來越多。主要症狀是頭痛、頭昏、睡眠不佳、全身無力、食欲不好、浮腫等六種反應。

急性高山反應的預防:
高山病的誘因關鍵是缺氧。有些病可以預防,因為它和到達高度,上升速度有明確關係,因此上高原要慢慢上。它也和個體適應能力有關。在進山前進行體能訓練,做有氧運動,(主要是耐力性項目),長跑、游泳等等,很有用處。高山反應的嚴重程度,恢復快慢和整體素質有關係,有一個很大忌諱就是上山前不要得大病,尤其傷風感冒正在流鼻涕擦眼淚,不要上,這是不太安全。
高山反應和心理因素有關,有人出問題,心理緊張,身體沒有什麼不好。進山很前,聽了很多傳聞,過唐古喇山口時不知道已經到了,沒出問題。過了以後,有人開玩笑說到了,他就馬上不行了,這其實是緊張狀態下的生理反應。
藥物預防
國家登山隊不會用的。因為藥物掩蔽了人體的正常反應和恢復,如果掩蓋了問題,我認為反而不好,不主張用藥。
如果實在要用,藥物有兩種比較可靠。複方黨參片,進高原之前兩天開始服用,每天8片,減少高山反應的效率為80%。,部隊上銷量很大,由於一般平原用不上,藥店裏沒有這藥。
另一種西方的洋藥片很有效,醋氮醯胺,本質上一種緩和的藥,是磺胺類藥,在國外用很多,英文名Diamox。進山前一到二天用,每12小時服一次,一次250毫克,吃到上高原後的3-4天停。
治療問題:
1、扛著,等著機體適應,如果適應不了就回家,不要硬撐。
2、對症治療,頭病醫頭,腳痛醫腳,讓病人感覺舒服一點。
頭痛就用一般止痛片就很有效,又簡單 ,又好買,又管事。對胃刺激小。阿斯匹林也行,但對胃刺激大,總之: 止痛的藥就可以用。
血壓太高,用減壓靈(治早期高壓的藥),再用一點利尿片,小劑量。
浮腫:受重力影響比較大的部位,如眼睛,下肢易浮腫。我們75年那時比較辛苦,生活條件差,陪同的戰士更差,還要負責警衛,建營等等艱苦勞動。戰士知識水準低,浮腫得很厲害也不知道找人,我們的運動員浮腫也不少,有雙眼皮的,有小腿前側一按一個坑的。比較淺的坑,是輕度浮腫,不要緊,用氨茶鹼,有利尿和擴張血管作用,效果不錯。腫的程度嚴重,可以用雙氫克尿塞,,100毫克/片,1片就行,一天1-3次。5,6小時後經常上廁所。
用利尿片,25毫克1片,一片就行了,劑量要小,因為是高山反應是正常反應,而速尿片副作用大。

急性高山反應的治療問題。
1、急性腦水腫,急性腦昏迷是比較嚴重的問題,會喪失意志,它是由於細胞水納滯留,細胞內水腫和細胞間隙水腫(從血管裏滲出的水份增加)兩種造成的腦水腫
治療:1、吸氧,一般的高山反應一分鐘氧氣流量用1-2升就可以了,腦水腫則要用3-6升氧。吸氧,顱內壓很快下降,頭痛,噁心的症狀也會幾乎消失。
2、脫水治療。主要口服藥,用速尿片,40-80毫克,一天服3次左右,一天總量不要超過180毫克,在利尿的同時注意補鉀,利尿時把大量鈉排出去了,人體比較衰弱,而且電解不平衡以後,,心臟等部位容易出現毛病,要吃水果補充鉀鹽KCL。
直接作用血腦屏障的藥物,50%高分子葡萄糖注射,20-60毫升,甘露醇,(降壓的藥),250毫升 ,一天二次 。要控制劑量,計算補充程度,還要加鉀、ATP等,這個方法不能業餘使用
2.急性肺水腫
它是重要的高山病,在文獻上看, 最低發生區域報告2250米。它和醫院肺水腫不一樣,不感染。?000米以上,發生率逐步在增加。????發病率根據不同數位統計,最低的5.7%~12.7%,死亡率10%左右。病因是肺動脈高壓,肺動脈血容量增加,肺的毛細血管透通性增加。
預防:要有比較良好的身體狀態進入高原地區,不要在傷風感冒,發燒等有些疾病的情況下去,並且要逐步適應,不要上升太快。
症狀和治療:首先要識別肺水腫。全身的症狀是頭痛、食欲不好、嘔吐、噁心、這種綜合的狀態,高山反應都會有。它的特點是呼吸問題,咳嗽、痰多,痰形狀有特性,血狀紫色,或粉紅色,有氣泡在裏頭,很多,一團一團的。病人不發燒,心率快,呼吸急,不能平躺。
78年,我去西藏大本營工作,有200多人,比較混亂,醫務組5個人,有一個人,誤診是感冒,但能聽見肺裏的水泡聲,呼嚕呼嚕的。吐的痰有顏色,非常多,我確定這是肺水腫。耽誤肺水腫是比較危險的,在沒有醫療條件下,2-3天死亡。治療的關鍵是給氧,利尿,降壓,病情穩定後,往山下送。這是唯一辦法,送下去愈低愈好。
3.暴發性肺水腫,前期狀態演變得的很快,沒有過渡階段,呼吸困難,劇烈頭痛,嘔心,馬上進入昏迷,更加兇險.我們在山上要更小心一些,因為醫療條件不夠,交通不便。用氧,利尿,控制病情後趕快送走。
4.紅細胞增多症 這種病發作較慢,我就不介紹了。
5.凍傷:治療要快速複溫,慢速複溫不夠,快速能更多保留殘肢。用熱水泡,40-42度的熱水泡20-30分鐘,一直泡1-2周,開始的越早越好。不馬上開始的,它隨著氣溫升高慢慢開始自己化,慢性溶化的過程對凍傷損傷大。可以塗呋喃西林霜劑,效果強。
預防:戴手套,帽子,鼻罩等等,注意避風,要弄幹襪子,不穿小鞋,不戴手套或戴薄手套;不要碰金屬,石頭。
我們要知道這些高山病的症狀,有病要承認。登山的人中,一種人什麼都不承認有病,硬挺,或是忍耐力太強:另一種人則神經過敏,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,這兩種人都不好。另外,一旦發生問題,要慎重,不要冒險,要觀察。最好每上升500米,適應一夜,再爬高,
缺氧是高山病的第一原因,最好的辦法是逃跑,下撤。75年登珠峰,有一個隊員高山反應,吐的一地,噴射嘔吐,顱內壓增高,神志不清。我覺得不像高山肺水腫。他說自己不行了,死活不想走。別人把他綁起來向下拉,拉到5800米自己能走了,走到5700米想找根煙抽了。由於高山病發作時生不如死,很多人不肯走,要逼他下撤,這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
飲食:盡可能吃高糖的食品,結構調整為第一碳水化合物,第二脂防,第三蛋白質,有條件的多摻入液體能量,如果汁、牛奶,還能補充一部分水份。奶茶是很好的一種食品,酥油茶更好,是高熱量食品,並且脂肪多,對皮膚有保護,濕潤的作用。裏面的茶鹼還可以利尿作用。
登山前身體檢查
到4000、5000米以下去旅遊、只要沒有嚴重心、肺、肝的疾病就可以去,血壓比較高免去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xpapa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